【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 | 科研工作者助推产业创新发展


在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汕头实验室),夏海东博士正带领他的团队抓紧研究一个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项目。这个项目围绕汕头市“三新两特一大”产业中的大健康产业,重点关注绿色合成药物,将大大降低药物的合成成本。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凝心聚力新时代,昂首阔步新征程,同心共创新伟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助力汕头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

△夏海东博士带领团队攻克难关
夏海东博士是汕头实验室药物绿色合成中心的助理研究员。作为汕头引进博(硕)士三年行动计划中的一员,2021年,夏海东加入汕头实验室的大家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不久前,首届汕头人才周活动成功举办,这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夏海东表示,人才周邀请了很多专家、院士做分享,从他们的分享中,可以了解一些当前精细化工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也更坚定了他真正做一些成果转化研究的决心。“汕头最近举办了人才周活动,看得出汕头对人才很重视,我也是汕头市引进博(硕)士三年行动计划引进的博士人才。”夏海东说,“在人才周期间,不少汕头市的企业也参加了会议,我们进行了交流,更加了解企业的需求和遇到的瓶颈,商讨如何共同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同时也把目前做的基础研究,真正地去融合到他们的产业中去。”
△夏海东博士指导学生做基础研究
在汕头实验室工作一年多来,夏海东的团队承担了包括2个省、1个市和1个产学研项目。目前,夏海东正带领团队做基础研究,他们一遍遍地做实验,比对数据,争取早日攻克省项目。近日,记者在夏海东团队的实验室里看到,夏海东指导学生操作旋转蒸发仪,进行一个化学品的提纯。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个项目已合成了多种光催化剂,初步做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具备了一定的效果。
“目前我们做的这个省项目,是把可见光这种绿色能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或者药物、药物中间体。我们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是把这个基础研究应用到汕头市‘三新两特一大’产业中的大健康产业,小分子药物当中,去改善他们的合成工艺,降低这些药物中间体的合成成本。”夏海东对攻克项目信心满满,“我们这个项目预计要用2到3年的时间,先初步把它应用到有机反应中,取得一定的中期成果。三年后技术成熟了,就可以投入实际产业的应用。如果我们把半导体材料真正应用到我们产业当中后,它的成本会大大地降低,预计降低50%以上,环境污染也将大幅度地降低。”
除了省项目,目前夏海东还与一家日化产品企业初步达成合作协议,研究中草药的提取工艺。夏海东表示,接下来,将更有信心去服务汕头市当地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汕头市精细化工产业、大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非常重视科技创新,也非常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在汕头实验室,记者看到,夏海东的团队中,除了包括4名博士在内的10人团队,还有5名来自汕大、汕职院等高校的实习生。汕职院化妆品技术专业学生陈威锃就是其中一人。在汕头实验室,他跟着老师做一些基础研究,学习有机合成的提纯、分离等整个流程,认真地记着实验笔记。“能来到实验室学习,我觉得这是很宝贵的机会。能参与到项目中,接触到许多先进的仪器,开阔了眼界,对我以后从事化妆品行业的工作有特别大的帮助。”陈威锃说道。
实习生在汕头实验室实习

记者手记

科技创新 关键在人才
科技创新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备受关注的“热词”。而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汕头实验室已聚集了10名领军科学家(其中院士2名),组建了18支高水平科研团队,引聚了一支博硕士占比超80%高层次人才队伍,并与香港大学等知名高校联合培养一批博硕士,可谓人才济济,充满科研热情。
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打通创新链条、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汕头举办的人才周、产学研“面对面”对接会等活动中,科学家与企业家擦出智慧火花,产学研合作结出科技硕果。
近来,汕头实验室与汕头多家企业有了接触、合作。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汕头实验室将吸引更多人才,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落地实现转化,不断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为汕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版权为汕头融媒集团所有,转载须经授权。
图文/汕头融媒记者  郭丹 许斯涵
编辑/李昂
编发审核/汕头融媒集团融媒编发中心





汕头橄榄台

汕头橄榄台

你想知道的故乡 这里都有

立即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