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我市全力打造“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
2022-11-22 12:16初冬时节,在潮阳区海门镇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沿着整洁平坦、串联互通的多彩柏油路,穿行于湖边村、坑尾村、新地村等村庄,映入眼帘的是水清景美的河渠,绿色盎然的田园、清香怡人的百草园、五彩缤纷的墙绘,这一处处美景有机融入了果蔬、中草药种植及文化旅游,形成集农文旅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焕发出乡村产业的蓬勃活力,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来打卡,让乡村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的创建,是我市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覆盖海门镇竞海村、湖边村、坑尾村、新地村、洪洞村、东门社区、北门社区、西南门社区8个村(社区),国家中心渔港经济区和莲花峰风景区,构筑“双核两轴五区”的空间布局。“双核”即西部渔港经济核和东部乡村风貌核;“两轴”即北部交通功能发展轴线和南部滨海风光风情轴线;“五区”即依据示范带沿线村居不同特色打造农场体验区、大湖文化区、红色文化区、农耕文化区、综合服务区等五个振兴功能区。

走在坑尾村崭新的柏油路上,两旁的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整齐划一的田地上有的刚播下种子,有的整片绿油油,村民们正忙浇水、施肥。“这片‘十亩花田’的油菜花刚播种,到明年春节前后开花,花期可持续到清明节,油菜花盛开期间会吸引很多游客来免费游玩,带动当地农民销售农产品。”坑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吕振海表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紧密结合起来,抢抓打造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的有利契机,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利用农村土地环境资源,加快打造“创客乐园”农创实践基地、现代化生态综合体家庭农庄,配足配齐公共驿站、生态停车等基础设施。努力探索出一条“小投资+创意资本”的新农村产业建设模式,努力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文明创建的有机融合,全面激发农村活力,壮大集体经济,努力解决村民急难愁盼的问题,让全体村民过上宜居宜业、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推进示范带建设中,坑尾村创新“党建+”模式,实施“乡村振兴先锋引领”行动,建立党员致富带富示范基地,由12名党员领办项目服务,利用村内沟古外、港沟等275亩失耕丢荒地进行整治改造,开发萝卜种植,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产业发展项目,带动周边2000多名农民发展蔬菜种植,户均增收2000多元。
走进新地村的吴周山百草园,记者发现,这里种植的忧遁草、益母草、金银花、菊花等中草药长势喜人,一股股草药清香扑鼻而来,10多名村民一边聊着家常,一边忙着采摘菊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产业振兴方面,我们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在各村原有的特色产业基础上,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海门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副主任陈淑玲告诉记者,针对新地村发展种植中草药较为分散和缺乏销售渠道以及生产管理经验等难题,海门镇将原本荒废的35亩空地进行规划整修建设百草园项目,发展种植中草药,同时收购零散种植户种植的中草药,每年能增加村集体收入4万元,解决10多户低收入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规划建设项目已录入国家重大项目库,计划建设5个子项目,其中乡村农业休闲观光示范片子项目和海门镇镇区雨污分流项目建设已完成可研报告批复,计划在2023年初率先启动建设。海门镇将紧扣“路、景、村、业”融合发展,对照时间节点,对标任务要求,因村施策,专班攻坚,发力基础设施建设,提标五大配套系统,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实现农村旅游、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打造彰显特色产业、潮汕文化、美丽宜居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记者手记
示范带动 富民兴村
当前,我市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抓实,通过示范带动,推动形成“连片成带、串带成群”的乡村振兴新形态。走访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记者一路收获水清岸绿的生态美、生机盎然的田园美、人勤业兴的产业美、文明和谐的乡风美,一幅富民兴村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打开。这是我市通过示范带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相信只要广大干群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际行动,就一定能创造出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

版权为汕头融媒集团所有,转载须经授权。
来源/汕头日报
编辑/佩楠
编发审核/汕头融媒集团融媒编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