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2023-02-24 22:40昨天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对推进“百千万工程”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大会展示我市乡村振兴发展成效亮点足,推进“百千万工程”措施实,将加快我市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
记者来到澄海区“红侨”特色乡村振兴示范带核心区域前美村,汕头正在建设的1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中,有5条已经初见成效,这里就是其中之一。沿韩江支流南溪河而行,经过了隆都镇“治污”和生态振兴的典范南溪党建主题广场以及承载着潮汕华侨飘洋过海奋斗史的渡口,后沟红色码头,清澈的河水碧波荡漾,沿途青山郁郁葱葱,生动展现了“潮、侨、红”文旅资源串珠成链的效应。而这满园春色的和美花海生态园,更是隆都镇产业振兴的新亮点。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园区初一到初七入园人数突破十万人次,目前在园区就业工作的人员有80多人,园区内五十多家售卖本地农产品和特色小吃的商户,都是隆都镇后沟村和前美村的村民。

隆都和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沛清说:“我们紧扣乡村振兴这一主题,不断开拓农旅融合‘新干线’,探索‘农旅+研学’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预计2023年观光游客可以达到20万人次,研学教育5万人次,衍生品收入可以达到1500万元。”
近年来,隆都镇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完善全域发展规划,推动农文旅商深入融合发展,打造全长20多公里的“红”、“侨”特色乡村振兴示范带,古镇焕发新颜。

澄海区隆都镇委书记魏思超说:“把我们所有的‘潮、侨、红’的资源禀赋串珠成链,另外通过‘旅游+农业’来讲出有故事的农产品,从而促进乡村振兴。”
汕头是一个带有大片农村的经济特区,全市1086个村(社区)中超八成是农村和涉农社区,农村常住人口约占全市人口的77%,农业生产基础良好,有“种田如绣花”的优良传统,是全国第一个“吨谷市”、广东种业第二大市,特色农产品享誉海内外。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既可以做强县域支撑、培育新增长点,又可以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同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推动各区县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和县域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市各地各部门积极释放政策效应、强化要素保障,抢时间、抓机遇、赶进度,全力推动“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
潮阳区海门镇委书记卢庆丰说:“我们将抢抓省市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难得机遇,持续优化海门临港特色产业片区规划布局,持续深化山海农耕海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同时,要深入推进‘工改工’,集聚高质量发展‘镇能量’。”
潮南区胪岗镇委书记朱固耀说:“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胪岗镇今年准备实施‘123456’工程。我们准备建设一批道路基础设施,大概20多公里,进行精品文具园区的配套建设,还有我们千年古寨的建设。打造3个工业园区:一个是文具产业园区,一个是精细化工园区,还有一个珠宝加工的园区。”
龙湖区龙华街道南社村党委书记王顺丰说:“下来将着力规范好工业园区的建设,做强做大品牌。”
汕头市住建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姚文强说:“我们要进行城镇功能提升,实施县城补短板行动,今年将开工改造20个城镇老旧小区。”
汕头市委农办、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陈云鹏说:“我们将围绕聚焦这次‘百千万工程’,抓住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这三个重点,促进我们城乡的发展更平衡、更协调。”
作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县域经济专班的牵头单位,市发改局表示,今年将把县域作为全市“三年工程两年干”的主战场,谋划推动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在全市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局面,推动中心镇特色镇专业镇发展,打造一批县域经济新样板。
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陈捷锋说:“首先我们还是要积极地对接省的政策方向和工作部署,争取汕头各区县能够获得最大的支持,推动各区县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我们还要推动全市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特别是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我们全市‘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为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版权为汕头融媒集团所有,转载须经授权。
图文/汕头融媒记者 林菁 许维星
编辑/冰啡
编发审核/汕头融媒集团融媒编发中心